财新热点丨说一千道一万,舆论这个事你真要仔细看
2019年10月10日傍晚6:10左右,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312国道上海方向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出现桥面侧翻。经现场初步勘测,桥下被压小车3辆(其中一辆系停放车辆,无人)。
截至2019年10月11日5时,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经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事故发生后,江苏省、无锡市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开展事故救援处置工作。目前处置工作还在进行。
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高架垮塌事件发生在了现实中,这一次的事件,不仅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还牵出了舆论这个风暴场。
相关概念
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一致性意见,是由社会少数人的意见扩展为社会多数人的意见。舆论的形成、发展,就是一个意见的交流、扩散、反馈的过程。舆论离不开传播,传播是舆论形成的内在机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断壮大,使得舆论的发生机制、内容、语境都发生变化。
新媒体的产生与繁荣,必然会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原来主要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导的舆论格局被打破,网络舆论以其讨论话题多元、互动交流便捷、自由平等对话、聚集民意快速、传播影响力大等特征,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语境。
突发性公共事件舆论特征
舆论爆发速度快,呈病毒式传播
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影响广泛性、事态恶劣性等特征。事件往往是突然爆发,公众没有心理准备,在事件爆发初期,网民对于新鲜事特别是对于这些影响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具有猎奇心理,希望通过网络得到即时的信息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和看法。
融媒体时代,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传播,公众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在融媒体的环境下,舆论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类媒体或平台单向的发散式传播,而是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交织融合进行传播扩散,形成病毒式传播,导致舆论全面爆发。
2
舆论周期短,舆论走势伴随事件发展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情爆发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然而舆情周期一般来说相对较短,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事件影响的广泛性、未知性,在事件发生初期,事件的完整过程还未完全的披露,受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促使舆论不断发酵,往往是舆情发酵的高潮期,当事件真相得到完全的披露之后,公众对事件已经完全掌握,因此关注度就会逐渐降低,或当事件得到解决或是得到结果之后,舆情热度也会随着事件走势逐渐消失。
融媒体时代,公众处于一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习惯于接受快餐化以及碎片化的信息,对于某一突发事件,公众会产生从众跟风心理,一味的情绪宣泄,当情绪宣泄之后则会转移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点。
3
类似事件话题度上升,舆论呈现叠加扩散态势
融媒体时代,公众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得信息。当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公众会借助网络平台去获取相关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一些与该事件类似的事件的话题度也会上升,公众会将类似事件与当前事件进行对比,又会引发又一轮的舆论热潮。
这次的事件发生后,一篇质疑无锡高架桥安全问题的文章被翻到台面上,而该文章是一名教师于两年前撰写的。而其他省份纷纷开始连夜彻查高架桥安全,如此种种,引发一系列舆论热潮,舆论呈现出叠加扩散趋势。
4
舆论反转现象增加
在融媒体时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反转现象有所增加,在新媒体、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中传递情绪、表达意见,然而这种媒介生态下,舆论监管问题也逐渐凸显,网络流言、谣言甚嚣尘上。
公众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受情绪主导,当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理性思考更加不足,当事实还未完全定论,有不实的言论流传时,网络舆论会一边倒,而后续报道可能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事实真相,舆论又会纷纷转向,这也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表现。
网络社群的组织方式和参与途径
在日常交往与交流互动中,社群成员被裹于“信息茧房”,社群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志趣边界。一旦公共事件发生,社群迅速反应并积极获取外部信息,利用跨群信息共享优势介入公共事件。强关系社群更加主动参与线上线下社会运动,而大部分弱关系社群处在“潜水”的状态,围观事件的发酵。同时,网络社群在介入公共事件中建构群体记忆,并反推公共事件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协商。
众声喧哗表达协商意愿
社会公共事件往往在网络上掀起热议的浪潮,网络社群内部的讨论表达了成员积极参与协商的强烈意愿。社交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拓宽了公民参与协商的渠道。
公共事件关涉到多元利益和价值观念上的冲突,网络社群从线上线下走向街头广场,表达群体意愿、维护群体权利。利益主体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便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的社群组织,通过一致性的服装、口号、标语集体公开表达参与协商的意愿。协商民主从根本上体现了“参与”这一民主政治的本质。对此,有政策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当搭建三方共同协商平台,允许民众参与社会治理,以求化解双方矛盾。
2
共同围观创造舆论环境
网络社群通常围绕某一具体公共事件进行转发、评论、点赞,以“静观其变”的姿态共同关注事件的进展。网络词汇“小板凳”“坐等”形象地描绘了网民普遍“看热闹”心理,围观中往往出现“啸聚效应”,网民蜂拥而上、众声喧哗,制造了网络世界的话语冲突和戏剧色彩浓厚的媒介奇观。
“围观”是一种特殊的看,是由旁观、义观和互观构成的“共同关注”。围观产生一种暗示性的压迫感、督促感,将公共事件中涉及的责任主体置于“凝视”的目光之下,要求他们及时行动并对社会公众的关切做回应。共同关注的集体注意力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表明社群对公共事件的设想和期望。
3
群体记忆实现情感共鸣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群作为信息传播和仪式建构的重要机制,在重大社会事件、文化事件和节日节点的建构中,经历了社群成员的情感培育和记忆唤醒,将具有共享意义的文化符号注入个体的现实生活,进而纳入人们一年一度的周期性的群体记忆模式之中。
公共事件的传播语境下,群体记忆成为个体的一般认知、经验来源以及情感寄托的认同基础和价值归宿。在媒介建构的框架中,如“南京大屠杀”“非典”“汶川地震”等重大社会事件已经形成特定的认知方式和纪念仪式。网络社群通过传递对于事件的认知、情感、经验以及正确的历史观、生存观和价值观,遵从国家和社会对于灾难的一致认知,在文化叙事的过程中形塑个体铭记苦难历史和期盼美好未来。
结语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听了又听的话,总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融合,衍生出新的舆论生态,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参与已经成为探索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新途径。而这一次媒体的表现不仅发挥了新媒体的快广准的优势,更体现出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
最后,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有关行业能真正觉醒,形成共识,拒绝超载,不抱侥幸。一方面,宣传普及超载的危害,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增强执法,让司机群体谨慎运输;而更深层次的是,通过行业协会,塑造共识与一致行动。只有多管齐下,拒绝超载才会成为司机群体的共识与规范。
参考文献:
[1]黄璐.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4):91-92.
[2]杨柳.网络社群参与公共事件的社会治理——基于媒介参与视角的考察[J].新闻论坛,2019(04):88-91.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往期精彩推送↓
清华媒介经营与管理MJC | 抓住不甘平凡的那一丝热血战魂,清华也没那么高不可攀
财新热点 | 人民币汇率“破7”,全网都沸腾了,你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呢?
蔡徐坤vs周杰伦,idol大战结束了,你需要知道的知识还有很多
财新热点 | 甲醛、倒塌…风波不断后,自如还能怎么出现在你的考卷上?